如果說中原足球是一片麥田,那么建業球迷就是這里的真情守望者。他們用不懈堅持守望著最初的夢想,永遠不說放棄。他們以近乎于頑固的執拗,不對命運妥協。25年,300萬球迷,他們有著一顆無悔的心,“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他們的執著讓足球變成一種情感,他們有一個共同的信仰:河南建業。
馮寶奇——年近九旬,鐘愛一生
建業足球的歷史和底蘊在國內足壇無人可以企及。更重要的是,伴隨建業足球一路走來的,還有那些“鐘愛一生”的建業球迷。其中,最著名的是已經年近九旬的老球迷馮寶奇。
建業隊這幾年的成績雖然平平,但并不影響河南球迷的熱情。2014年深陷保級泥潭時,有一次去杭州,球迷遠征團里就有兩個白發蒼蒼的老人,他們是當年85歲的馮寶奇老先生和他81歲的太太。當時正趕上央視前來采訪,兩個老人從鄭州乘坐火車前往杭州時的照片,在微博上傳播很廣,并且迅速成為熱點。
要說最快樂的時光,得是2006年建業在南京完成沖超大業的歷史性時刻了。老爺子為了這個盛大的節日,全家祖孫三代齊聚金陵,他本人更是穿西裝、打領帶,把自己打扮得像一個新郎官。當王宇景的壓哨任意球形成絕殺,建業1:0擊敗舜天夢想成真時,全場的5000多名河南球迷陷入了一種癲狂的狀態,人群中的老爺子更是老淚縱橫,手舞足蹈,仿佛實現了人生的一大夙愿。
這些年,雖然年紀大了,但馮寶奇還是離不開他摯愛的建業足球。去年建業開通了前往天津的球迷專列,他也興致勃勃地乘車前往。在火車站參加發車儀式時,老人不斷收到同行球迷們的祝福:“祝您身體健康?!背酥?,還不斷有媒體過來采訪這個“新聞人物”,馮寶奇來者不拒,談吐自如,反應敏捷,一點也不像要90歲的老人。
建業足球搞了25年,雖然成績還有待提高,但誰也不能否認,河南球迷的忠誠度無人可出其右。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河南人,無論是當年在乙級,后來在甲B或中甲,以至于現在的中超,河南球迷經常在客場上演“反客為主”的好戲,人數甚至會大大超過一些少人關心少人問的主隊,這也是中國足壇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王書友、王慶丹球迷世家——因執著散盡家財,因傳承癡心不改
他是名滿天下的中國十佳球迷第一名,他是洛陽足球事業的拓荒者和洛陽足球歷史的見證者,他親手創建了洛陽球迷協會和洛陽帝都球迷協會,并任上述兩協會終身名譽會長。
他是河南建業足球誕生之初就矢志不渝緊緊跟隨的鐵桿“球癡”,是河南建業主場航海體育場的球迷標志。他是中國球迷的旗幟,他陪建業足球沉沉浮浮堅韌成長,降級時,痛不欲生淚如雨下,贏球時,如癲似狂翩翩起舞。他為建業足球付出了所有的愛,球場內外留下的歡笑與淚水凝結成建業足球球迷前二十二年的歷史畫卷。當他與這個世界與足球依依惜別時,足球回饋了他所有的榮譽,河南建業則給了他作為球迷的最高褒獎。
他叫王書友,洛陽帝都球迷協會現任會長王慶丹之父。帝都洛陽球迷世家里,有鮮為人知的足球故事。
漫漫人生路,王書友與1994年就因建業足球相識的好友舉牌老球迷老韓一道,陪河南建業足球走過了一程又一程,生命不止、戰斗不息,直至2016年3月28日溘然長逝。次日,中央電視臺就播報了一條消息“據河南建業足球俱樂部消息,河南乃至全國球迷旗幟王書友老人病逝……”。河南建業足球俱樂部通過官方微博、現場悼念等多種形式向這名航體老戰士致敬。
2016年4月9日,王書友的兒子王慶丹在親友和兩萬多名球迷的鼓勵見證下在航體看臺上穿上了印有“洛陽老球迷”的紅袍,正式繼承了王書友衣缽。子承父業,遵循了中華文化的傳統脈絡。其實1994年河南建業足球元年起,27歲的王慶丹已協助王書友組織球迷活動。特別是2009年洛陽帝都球迷協會成立以后,王慶丹以身作則,主場比賽只有2013年父親車禍時缺席一次,另外,在服務和管理協會球迷上更是下足了功夫。
王慶丹的名片上,印著洛陽帝都球迷協會會長、洛陽玻璃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洛陽同樂商會副會長、中國龍之隊會員、洛陽市書法家協會會員的字樣,河南建業球迷最看重的,卻是王書友之子的身份。
建業足球25載風雨砥礪,洛陽王書友、王慶丹球迷世家25年一路追隨。初心不忘、征號又響,續寫著偉大而質樸的足球故事。
舉牌老球迷韓廣安——紅袍組合+最佳拍檔!他是一直站在王書友身旁的人
你一定見慣了在航體他一襲紅袍引人矚目,卻沒有見過散場過后他一人擠夜班公交的樣子;你一定見慣了他高舉助威牌挨個兒串區調動氣氛,卻不知道他想標語時的搜索枯腸和提筆時的信馬由韁;你一定見慣了他和老王紅花綠葉伯牙子期般知己,卻無法體會老王過世后他孤身坐在馬路旁的黯然和神傷。
單說年近80歲的建業球迷韓廣安,或許并不為很多人知曉,但是提到建業舉牌老球迷,一定為人津津樂道!
韓老是地地道道的老鄭州人。1950年,鄭州3519軍工廠從徐州招人,當時尚幼的韓老就坐在父親挑著的籮筐里一路從老家徐州來到鄭州,一待就是六十多年。關于究竟是從哪一年開始迷上看球的,韓老自己也說不清。不知從何時起,建業足球已經融入了最真實的生活,割舍不了、剝離不掉。
坐火車、擠公交、蹬自行車,但凡有球看的日子,不管前往主場的路途如何折騰,都是幸福的?!爸爸鲌鲈谛锣l的時候,我們一群人都是在鄭州火車站集合,好幾節車廂擠得滿滿的都是建業球迷,那時候可熱鬧了,也覺得開心?!睂τ陧n老來說,每到比賽日一群人坐火車搭伙兒看球賽,再連夜趕回鄭州,不僅當時覺得酣暢淋漓,如今回憶起來也顯得彌足珍貴。
諸多年間,建業主場幾經遷徙,韓老必定一路追隨。從鄭州到新鄉,從鄭州到洛陽,建業的主場在哪兒,哪兒就是他火車票上的目的地。2009年,河南建業足球俱樂部以1.18億元的價格拿下航海體育場。又可以在家門口看球賽了,對于韓老來說,這是天大的喜事。
說到最具代表性的建業球迷,洛陽老球迷王書友與舉牌老球迷韓廣安是怎么也繞不開的話題。兩人都身穿大紅袍,各區挨個兒串調動氣氛,毫不夸張地說,兩個人的組合一度成為航體一景。
“我跟老王認識好多年了吧,當時還是在健康路省體育場,他就穿一身大紅袍。一來二去時間一長我倆就認識了,后來主場搬到洛陽他老家,我去的時候就打電話一起看比賽,贏了再喝兩盅?!碑敃r即使倆人感情交好,但是在韓老看來,穿大紅袍還是屬于奇裝異服,畢竟這大紅袍曾被不明情況的警方沒收了去,以至于習慣低調的韓老經王書友幾番勸說才肯穿上大紅袍與他“并肩作戰”。
如今,又有人重承大紅袍衣缽,與韓老在航體并肩。這是一種延續,更是一種傳承。
任少杰——足球教師“老點”的天空
每天下午五點,在農科路小學的訓練場邊,悠揚的薩克斯聲準時響起。動人的旋律伴隨著夕陽,伴隨著放學回家的孩子們。而奏響這美妙音樂的,就是農科路小學足球隊的總教頭——任少杰。
在河南的球迷群體中,有三個名字被人們津津樂道:洛陽“大紅袍”、開封“老包”、鄭州中原得勁球迷會副會長“老點”。洛陽“大紅袍”王書友,身穿紅袍肩披國旗,手持擴音器在看臺上激情助威的情景,成為了河南球迷心中永遠的珍藏;開封“老包”將包公臉譜涂畫在臉上,追隨河南建業風雨幾十載,也成為了一段佳話;而鄭州“老點”則更是老少球迷耳熟能詳的名字,無論是圈里的足球人,還是圈外的足球迷,都對“老點”敬佩有加。
關于“老點”這個外號,最為靠譜的解釋有兩種。第一種解釋,是因為球員時代的任少杰善于踢點球。第二種解釋,是因為教練時代的任少杰點子足夠多。1996年,剛從河南省足球隊退役的任少杰來到學校,組建了農科路小學的第一支足球隊,開始帶著孩子們踢球。任少杰一個人帶著這個足球隊,踢到了鄭州市冠軍、河南苗子賽冠軍。
人們都說:他是足球教練里最文藝的,文藝圈里足球踢得最好的。二十年間,盡管身邊的同事來來去去,但任少杰依然堅守在球場邊。每天下午,他都會帶著他的薩克斯,在場邊深情地演奏起音樂,給場上的孩子們加油。當被問及平時最喜歡給孩子們吹什么曲子時,任少杰說,在每堂訓練課結束后,他都會給孩子們演奏一首《回家》,告訴孩子們今天的訓練結束,回到家的懷抱,去迎接新一天的挑戰。
這,是屬于任少杰的天空。在這片天空下,一批又一批的足球小將從這里出發,飛向更遠的天空。帶著老一代足球人的夢想,經年累月,不悔初衷。多年以后,當他們夢時,笑時,哭時,累時。都會記起那些放學后的夕陽下,黏在一起踢球的日子。記起每天訓練結束時,場邊響起的那段《回家》。記起他們的恩師,記起他們的友誼,因為那里,是他們夢開始的地方。
張五一——花甲歲月,足球人生
60年前的5月1日,張國堅出生了,因為生日是5月1日,他又得名張五一。
張五一是一個普通人,上學、工作、結婚生女一路按部就班地走著。1970年的一場足球比賽改變了老張的生活軌跡,從此,老張成了一個徹底的球迷,并開始了對所能搜集到的足球資料的搜集。至今他擁有從第一張創刊號開始的全套《足球》報和全套的《足球世界》《中國足球報》等,從1973年開始把看過的全國各地報紙上的足球文章剪下來貼成冊,一直至現在。幾十年來,裝足球資料和足球物品的柜子有十幾個,著有《中國球迷風雨路》一書。球迷稱其為“球迷博士”。
張五一小時候喜歡踢足球,曾經夢想成為一名專業足球運動員;18歲后想當一名足球裁判,并且在1983年付諸行動考取了國家二級裁判員資格;不過,由于眼睛近視了,就開始從事球迷工作,從1988年的球迷協會常務理事,到1992年至1999年的會長;而且一直是河南所有賽場的啦啦隊長;1999年3月從會長職務退下后,收集、收藏各種足球資料和與足球相關的產品,幾乎無所不及,在生活當中充分體會到了足球的樂趣。
60歲生日時,老張決定用足球比賽的形式度過以紀念“花甲歲月足球人生”。
除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球迷朋友,由前河南建業足球隊隊員、教練員組成的河南足球元老隊,女足名將范運杰的運之杰女足俱樂部隊,河南體育記者組成的新聞聯隊以及張五一朋友隊作戰廝殺,用一場比賽來慶祝老張的60歲生日,張五一也身披51號戰袍登場并攻破對手的球門。
足球比賽之余,河南省足協、鄭州市足協還特意向張五一授予了獎杯和獎牌。
鞠樹軍——球迷家庭的25年追隨
我叫鞠樹軍,是一名河南建業球迷,如果只是這樣,那么就談不上故事了。既然是講述一個故事,那么我就從頭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一家人與河南建業的一份情緣。
1985年10月,我還在上高中,由于我們學校軍樂隊為全國第一屆青少年運動會的接待單位,我也有幸全程參與了首屆青運會的服務工作。在這屆青運會上,河南足球隊最終取得了冠軍,幸運的我第一次現場見證了建國后河南足球史上的第一個冠軍。從那天起,只要有時間都去現場看球賽,無論是打甲B,還是沖上甲A,又降入甲B,河南隊始終都牽動著我的心,我逐步成為了一個河南球迷。
1994年8月27日,是我25歲的生日,這天本來是一個普通的日子,但是這一天對于河南球迷絕不是一個普通的日子。媒體發布了一個讓河南球迷振奮的消息:河南建業足球俱樂部在河南省工商局注冊,由河南建業房地產有限公司和河南省體育局合作組建俱樂部!河南足球終于“把根留住”,并且有了自己的職業俱樂部,那就是河南建業足球俱樂部!感謝胡葆森董事長,給河南足球留下了火種,感謝建業給了我一份難忘的生日禮物。當天晚上,約了幾個小伙伴真的是痛痛快快喝了頓大酒。同年9月,我的兒子也降生了,1994年對我這個家可謂是雙喜臨門。1994年還是世界杯年,作為球迷的我成功地將妻子培養成了準球迷。
在這20多年里,我們家的足跡基本遍布了各個建業隊踢過的甲B、中甲、中超的賽場。陪伴著建業風風雨雨的20多年,這其中有1998年的降級之痛、1999年重返甲B的茅臺宴、2006年五臺山沖超的狂歡夜、2012年降級的淚水、2014年令人窒息的工體保級……建業足球已經成為我們全家生活的一部分。周末看球已經成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20多年的相濡以沫、長相廝守,建業足球已經和我們這個家庭結下了不解之緣。2018年,兒子的女朋友也加入了球迷的行列,我們的家庭遠征軍已經擴軍到4人。
南京球迷專列的座下打地鋪;新鄉體育中心喊到失聲的“黑哨”;南昌球迷大巴上擁擠的臥鋪;五臺山體育場的煙花盛宴;航體降級時無聲的淚水;工體面對顧操驚天一跪止不住的掩面痛哭;重慶奧體與戈麥斯姐姐的載歌載舞;廊坊錦州燒烤狂喜狂飲的醉態;虹口足球場的心跳過速。這一幕幕像紀錄片一樣的片段,伴隨著我們全家的遠征花絮,時時在我們的飯桌上談起,令人難以忘懷。
2019年,也是建業足球俱樂部成立25周年,25年前25周歲的我,25歲的我的妻子,25年后和建業同齡的25歲的我的兒子,這可能就是我們家和建業的緣分。妻子、兒子女朋友由于工作的原因,不能保證場場遠征,我和兒子相約,在今年,我們倆要陪著建業走遍這賽季的全部賽場,對大連我們完成了跨賽季15場的連續遠征,在賽季末我們要完成賽季的全勤,回報給建業一份25歲的生日賀禮。
這就是我們全家和建業的故事,我相信這只是故事的上集,故事的下集將會有更多的精彩,祝福建業,我們的生活也會因為有你更精彩!
紅魔胖胖——愛你在北看臺
時間回到2011年8月6日那個充滿戲劇性的虹口體育場。從場外天氣的變化到場內徐洋的驚天遠射,這場比賽讓我一輩子記憶深刻。也是那么的一個瞬間,我知道了紅魔,知道一個人遠征的意義和責任,臺風“梅超風”讓我第一次相信,信仰能讓我無所不能。
2012年我正式加入了紅魔。中甲的2013年,可能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年。那一年,我在看臺認識了他們,一群志同道合的“愚忠者”。認識了將來要和我共同走完余生的“她”,就在遠征石家莊的27個小時內。
“向前跑,迎著冷眼和嘲笑。生命的廣闊不歷經磨難怎能感到”。是啊,生命的廣闊不歷經磨難怎能感到。只是這磨難來之前,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就像暴風雨突襲時,愛人在旁,相擁傘下一樣美好。帶著這樣的美好,我們一起遠征了濟南,一起走到了西湖邊,一起在北京見證了顧操的真性情。
2014-2015年我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事,因為建業,我們從陌生人變成了戀人,從相識到相知、相愛,帶著看臺所有的祝福,終于走到一起,并且留下我一輩子最愛的照片。我叫它《北看臺之愛》,是看臺給了我們彼此,是信仰讓我們相遇走到一起,這一切都是最美好的安排。
就像每個新組建的家庭一樣,我們按部就班地生活著,規劃著。沒有停止遠征,沒有停止向前跑。當媳婦頂著才剛剛懷孕一個月的風險陪著我一起遠征天河的時候,才相信了那句話“足球大于生活”。信仰是天,能支撐我做到任何事情。也僅僅用寥寥數字感謝賈指導帶給我在天河最美妙的下半場30分鐘。
隨著真真正正的紅魔下一代的誕生,還是像很多前輩一樣,停下了“執劍走天下,陪你南征北戰”的腳步。努力體驗著丈夫、父親、兒子、看臺的戰士這些所有的角色。也體驗到了“只有在看臺上才覺得自己活著”的壓力釋放。
一家三口的遠征,2017年最后一場比賽。第一次近距離走近球場是在離家720公里的天津,他沒有害怕,沒有煩躁,沒有疲倦。他天生就屬于球場一樣的適應著一切,他的名字叫小耳朵。他的故事也只是才剛剛開始。
生活給了我想要的,一樣會拿走我心愛的。兒子11個月的時候在北京確診了“神經母細胞瘤”惡性腫瘤3級。當醫生很負責地告訴我們“孩子沒有治療的希望,放棄吧”的時候,一個家庭可能就這樣被徹底毀了。而信仰這東西,我相信已經在小耳朵的心里生根,等待著發芽,長大。就像這個平民球隊一樣,用自己的方式堅持著前進的方向。
“也許我沒有天分,但我有夢的天真,我將會去證明用我的一生?!?/p>
2019年4月14日的北京,很遺憾沒能在工體凱旋,但慶幸的是,在第二天的復查后,我得到了人生最大的凱旋。孩子的病就如同教科書書寫的可能性一樣通過自身的免疫系統自愈了。所有的癌細胞基本都鈣化壞死。書已至此,僅希望這段經歷日后從我口中告訴他時,他會為自己的堅韌和不放棄驕傲!
我的故事很像流水賬,因為這每一幕都像幻燈片一樣,一幕一幕地在腦中回放,我很害怕10年后,我的記憶力不允許我能記住在看臺上一起戰斗過的戰友。
我的故事又沒有什么特別精彩的地方,因為沒有編劇能幫我潤色,只有靠著我們的努力去爭取這最好的結局。但我想告訴所有人,“信仰”就像水一樣,已經流進了身體的每個縫隙內,他支撐我做到一切,而這種執拗,我一樣將來要告訴我的孩子。就像我給他起的名字一樣:清凱,清風徐來,凱旋而歸!
致敬所有一起戰斗過的兄弟姐妹。
張錦程——異國他鄉的建業情結
時間飛逝,轉眼又五年了。五年前,我還在建業足球20周年慶典現場為建業慶祝生日,全場一起高唱追夢赤子心。五年后的今天,卻與你遙隔一萬五千里,但是心卻覺得越來越近。建業足球25歲了,而我也24歲了,雖然24年很短,但一大半的時間都和足球有關,和建業足球有關。
在歷史的長河里,我們也許只是短短的節點,但幸運的是我們遇到了祖國在世界上發展最穩定的年代,而錦上添花的是,我們成為了建業球迷,一起在歷史的長河里譜寫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樂章。
建業足球已經成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很想為它做一些什么。大學期間,用自己所學的專業:設計、繪畫、攝影、傳媒,創作了屬于建業足球的漫畫《漫漫建業路》。從另一種視角,通過漫畫的方式豐富球迷的生活,傳播足球正能量,為球迷和球員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當球隊有比賽時,我會去現場拍攝一些照片來記錄比賽尋找創作靈感,讓宣傳和創作形成良性循環,不斷發展進步。
最感慨的是建業的青訓,青訓是未來,在2014年很少有人關注小球員的訓練比賽和成長,教練和球員也都是在默默地付出,那時候我注意到小球員有他們的獨特性,需要得到大家的關注,于是我便開始通過創作小球員漫畫,增加大家對他們的關注。這些年,國家對青年球員的培養和宣傳加大力度,關注度不斷提高,現在他們都已經有望成為后起之秀。
畢業后,我選擇到西班牙學習取經,而到了西班牙,最放不下的就是這顆建業心。本科畢業時要做畢業設計,我走訪多家西甲足球俱樂部,考察他們對足球文化的設計,再以建業APP為原型設計了新的APP界面,為了宣傳建業足球文化,方便球迷使用,同時也設計了一批有關建業足球的文創。平時周末,和當地球隊踢球我會穿著建業的隊服,也引起很多當地西班牙人的關注,每次踢到最難的時候我都會全力堅持,他們之后都會喊一個口號:VamosJianye!comojianye!表示慶祝。
未來我還會堅持努力,傳播建業足球文化精神,很開心今年被皇家馬德里研究生院錄取,我會好好學習,追夢赤子心實現平民夢想。建業足球25周年,一直在創造奇跡,一直有一顆追夢赤子之心,永遠在給球迷驚喜,而建業的精神一直貫穿整個建業足球史,百年榮耀,建功立業。